近年來,郎溪縣緊緊圍繞“雙創兩提升”工程,努力開創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,積極探索,創新采取“立題、入題、破題、解題”的答題方式,全面狠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,有效地破解了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難、活動難、發揮作用難等問題。
以加強組織領導“立題”,構建黨建新格局。堅持將非公黨建工作納入全縣年度黨建工作要點,常態化調度非公黨建工作,年底專題聽取縣委非公工委述職。強化部門聯動,在民政、教體、市監等行業主管部門成立8個行業(綜合)黨組織,推動行業黨建工作“一抓一條線”。由縣委組織部牽頭,會同縣級涉企職能部門、“四送一服”辦公室,定期召開“問題幫辦”專題協調會,形成合力,推動組建一批黨群組織、挖掘發現一批先進分子、收集解決一批實際問題。縣級黨群工作部門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,圍繞“組建群團組織,擴大黨的工作覆蓋”等創新項目開展研討、集思廣益。重點在開發區園區和產業集群鎮構建“黨工委—非公企業綜合黨委—黨建工作指導站(黨群服務工作站)—非公企業黨組織”四級工作體系,積極破解“組織零散化、作用分散化”問題。
以擴大“兩個覆蓋”“入題”,激發組織新活力。常態化開展非公企業基礎信息和黨建信息“兩個摸排”,每年度對照人社、稅務等部門數據進行分析比對,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臺賬管理。創新組織82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和96名村(社區)黨建文書,從村企雙向對在企務工黨員進行“地毯式”排查。開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“集中組建月”活動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“兩個覆蓋”提質“百日攻堅”行動,采取“3名以上黨員單獨建,黨員不夠聯合建,行業相同統籌建,小微企業掛靠建;無黨員的明確1名黨建指導員聯系管理”的“四建一管”方式,組建非公黨組織38個、群團組織294個,實現黨組織應建盡建,黨的工作全面覆蓋。深入開展“雙培三幫帶”和“三向培養”計劃,著力把新進員工培養成骨干、把骨干培養成黨員、把優秀黨員培養成中高層管理人員,全縣非公黨組織書記與企業經營管理層交叉任職比例達75%。
以強化作用發揮“破題”,匯聚發展新動能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和突破點,定期在郎溪經濟開發區召開縣委常委會現場辦公會,將企業用工用電、項目審批等需求解決在一線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,出臺中小企業共渡難關“十條政策”,實施“四送一服”專項行動,聚力構建優質營商環境,2021年累計為企業減稅降費6.15億元。出臺重點產業人才政策“郎十條”,為企業引進急需緊缺的產業人才提供政策幫助,截至7月底,已有5家企業申報政策獎勵48人次。與華東理工大學共建長三角區域發展郎溪研究院,聯合舉辦3期“優秀企業家高級研修班”,培訓學員180名。在企業創新開展以“發展獻策會、意見懇談會、連心議事會,骨干能手授課”為主要形式的“新三會一課”,將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嵌入到企業生產、員工生活方方面面。全面推行主題黨日“4+X”模式,引導非公黨組織在強化政治功能的同時,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科學設計自選動作,增強主題黨日趣味性和實效性。
以健全保障機制“解題”,培育競爭新優勢。將非公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納入全縣干訓計劃,定期舉辦非公黨組織書記、黨建工作指導員培訓班,建強非公黨建“領頭羊”和“生力軍”。創新出臺黨建工作指導站(組)管理辦法,大力推行黨建工作指導員持證上崗、月度活動、季度考核、站(組)長工作例會等機制,強化作用發揮。按照“產業相近、功能聚集、規范高效”要求,在全縣選取7家基礎好、規模大、影響強的龍頭企業,設立黨群服務工作站,做到資源共享,強化輻射帶動。縣財政每年列支10萬元作為非公黨建工作專項經費,列支40余萬用于發放黨建指導員崗位補助。2022年縣管黨費撥付22萬余元支持非公黨建工作指導站(組)建設、攻堅試點項目樣本點創建、黨費全額撥返等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