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郎溪縣不斷夯實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根基,發展壯大非公企業黨員隊伍,在開展“雙培三幫帶”工作的基礎上,采取“三向培養”措施,為非公企業黨員搭建“成長階梯”,著力培養一批既懂經營管理、又善抓企業黨建的骨干力量。
“菜單培訓”+“結對幫帶”+“技能比武”把黨員培養成企業技術骨干人才。實施分層次、分專業培訓。按照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的原則,組織企業黨員職工開展“菜單式”培訓,切實做到“三個優先”,即優先保障黨員參加教育培訓,優先把黨員納入企業人才年度培訓計劃,優先組織黨員參加活動。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師資人才庫,通過開展崗位練兵,組織專家到鎮(街道)、企業開班授課,實現“重心下移”。3年來,全縣共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96期,培訓員工近7000名,其中黨員1000余名。開展“師徒傳幫帶”活動。實行以老帶新,企業技術骨干分別與黨員職工“結對子”,簽訂師傅帶徒弟協議,充分發揮“傳、幫、帶”作用,有效促進了企業技術骨干主動傳授技能和黨員潛心學習的“雙重”積極性。開展“技術技能比武”活動。定期舉辦“郎溪工匠”評比、技能比武大賽等活動,積極支持非公企業黨員報名參加,著力提升非公企業黨員在服裝加工、機械、汽車、維修、計算機類和餐飲服務業等方面的操作技能,營造了“比、學、趕、幫、超”的濃厚氛圍。
“政策傾斜”+“組織引導”+“主題實踐”把企業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。加大發展力度。對非公企業發展黨員指標進行傾斜,每年年初開展非公企業發展黨員計劃摸排,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發展非公企業黨員,確保非公領域黨員發展總數占全縣發展黨員總數的20%。印發發展黨員指導性計劃,按照“成熟一個、發展一個”原則,重點在生產一線、技術骨干中發展黨員。加強組織引導。建立黨員聯系非公企業技術骨干制度,采取黨員“一對一”“多對一”等方式,引導技術骨干向黨組織靠攏。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,用好“道德講堂”“青年大學習”“巾幗傳習走基層”等載體,加強對企業職工的思想教育。近年來,全縣有297余名企業技術骨干遞交了入黨申請書,其中126名思想政治素質好、工作表現突出的優秀分子通過“群團推優”方式發展成為黨員,另有56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。開展主題實踐活動。在技術骨干中開展“循環流動旗”“技術標兵”評選等活動,加強政策教育和黨性鍛煉。實行黨員“掛牌上崗”,組織開展黨員“評星”“黨員身邊無事故,我為企業添光彩”和“雙培雙促”等主題實踐活動,增強黨員的榮譽感。開展“黨內幫扶”,創辦企業內部刊物,舉辦球類、棋類等各類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,提升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吸引力。
“為企服務”+“組織推薦”+“交流輪崗”把黨員技術骨干培養成中高層管理人員。著力“為企服務”。圍繞企業生產發展,搭建黨員與非公企業主的“交流平臺”,組織開展“企業發展大家談”“我為企業獻一策”“三比三爭”等活動,使黨員中的優秀人才成為企業“平時能看出來,關鍵時刻能站出來,危急關頭能豁出來”的先鋒模范,以服務企業發展的實際行動贏得業主的支持。進行“組織推薦”。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自身政治優勢,加大黨員技術骨干的培養、選拔力度,并積極向企業決策層推薦黨員技術骨干,把一些政治素質強、管理能力強的“雙強型”黨員技術人才推薦到中高層管理崗位,使之成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,先后有45名黨員人才經黨組織推薦走上企業領導崗位。開展“交流輪崗”。定期調整中高層管理者的工作部門或崗位,著力提高黨員技術骨干溝通協調、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,實現中高層管理者的“通才化”,把黨員技術骨干培養成“復合型”和“系統型”管理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