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郎溪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,以“紅色鑄魂、實踐賦能”為主線,不斷優化現場教學發展布局,積極探索干部教育培訓新模式、新途徑,推動干部教育培訓走深走實、提質增效。
以陣地建設為“基本點”,確保“育有平臺”。充分挖掘全縣現場教學資源,謀劃打造更高層次的現場教學基地。結合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,按照“一鎮一特色一基地一主題”的建設思路,充分挖掘全縣現場教學資源,找準特色,不斷創新創造,強化各鎮現場教學基地建設。針對不同類型的主體班次,在現場教學活動中,設置3條現場教學線路,提升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。以紅色教育為主線,依托郎溪縣黨性教育館,以畢橋鎮烈士陵園、濤城鎮沙橋支部舊址、夏橋村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為延伸,發揮紅色資源先進人物事跡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功能。以經濟發展為主線,依托經濟開發區“一地六縣”合作區郎溪展示中心、郎溪經濟開發區黨群服務中心,以定埠港碼頭、郎溪經濟開發區部分代表企業為延伸,將黨員干部引入新發展理念創新運用的前沿一線,深入了解改革創新的最新成果和先進經驗理念。以鄉村振興為主線,依托宣城市紀錄小康工程展館,打造基地創新“理論+實踐”實訓模式,拓寬“課堂+基地”實訓路徑,致力打造鄉村振興經驗交流平臺。
以師資保障為“著力點”,確保“學有所進”。充分挖掘縣域內優質資源,按照“六有”建設標準(有鮮明的教學主題、有成熟的教學課程、有固定的教學師資、有必要的教學設施、有嚴格的教學管理、有良好的教學效果),打造“1+9+X”的縣鎮村三級教學陣地體系,明確現場教學的主題、內容、步驟、線路等,采用沉浸式、體驗式、情景式等多樣化教學手段,切實提高現場教學水平和效果。注重抓好現場教學點的建設和管理工作,積極拓寬師資來源渠道,從政治理論、經濟形勢、基層管理、先進典型等方面遴選現場教學講師9人、講解員33人,讓懂政策的人講政策,有經驗的人談經驗。分層分級匯聚各方師資力量,將領導干部、業務骨干、優秀村(社區)書記、致富帶頭人、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等納入師資庫,構建起教師講理論、骨干講業務、“土專家”講實踐的立體化基層師資隊伍。鼓勵教師結合縣情實際,開發和打磨優質精品課程,結合培訓對象需求,科學制定對應課程,開展實用技能培訓,包括鄉村振興、產業發展、基層治理等方面的專業培訓,著力增強干部隊伍綜合素質。
以實踐導向為“落腳點”,確保“訓有實效”。圍繞事業所需抓統籌,聚焦中心大局,著眼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以“事業需要什么樣的人,就培養什么類型的干部”為方向,開展一系列專題培訓。堅持需求導向,廣泛開展干部教育培訓需求調研,緊扣干部所盼抓供給,實施差異化、個性化能力培訓,變“單向灌輸”為“多維互動”,做到靶向發力、精準施訓。著眼加強干部履職能力建設,將提升黨員干部高質量發展本領、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作為培訓的重要任務。今年以來,郎溪縣累計運用8個現場教學點開展現場教學活動20余場次,參與學員達1200余人次。同時,建立“干中悟學、學以促干”的能力素質培優機制,將培訓課堂拓展到干部工作實際中,把改革發展的攻堅主戰場、服務群眾的前沿第一線轉化為培訓陣地,讓黨員干部在實戰實訓中積累經驗、錘煉作風、提升本領。鼓勵引導學員投身基層治理,深入一線傾聽民聲、了解民意、化解民憂,切實增強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,不斷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