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郎溪縣緊扣新經濟組織、新社會組織、新就業群體特征,積極構建“組織覆蓋、隊伍培育、作用發揮”工作體系,深入探索加強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有效路徑,著力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政治引領力和發展推動力。
織密組織覆蓋網絡,筑牢紅色堡壘“固本強基”。印發《關于加強新業態、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工作的“二十條”舉措》,強化條塊結合、上下聯動,構建縣委統一領導、縣委組織部統籌協調、縣委社會工作部指導推動、行業部門各負其責、街道(鎮、園區)和社區屬地管理的工作格局。以標準化建設為牽引,依托縣域黨群服務中心體系、工會驛站、銀行網點、愛心商家等,實施“紅色矩陣”工程,按照“八有八建”標準打造“郎e家 黨群驛站”100家,創新“8+X”服務模塊(基礎服務8項+特色服務X項),配備充電器、應急藥箱、共享雨具等便民設施,建成覆蓋城區的15分鐘“暖新”服務圈。建立訴求響應機制,通過線上平臺、意見簿等渠道收集新業態群體需求清單,針對性開展法律援助、技能培訓等專項服務,累計舉辦“夏日送清涼”“安全守護行動”等主題活動12場次,服務從業人員超900人次。
深化隊伍培育機制,鍛造紅色先鋒“聚勢賦能”。實施“組織覆新”行動,成立道路運輸、外賣、快遞等3個行業黨委,實施“鑄魂賦能”培育計劃,構建“理論武裝+實踐鍛煉”雙提升體系。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必修課程,組織新興領域黨組織書記開展專題研討6場。實施“紅領導師”培養模式,從機關事業單位中“選”、年輕后備干部中“挑”“改非”干部中“配”,選派86名黨建工作指導員開展駐企指導,定期下沉非公企業、社會組織、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組織指導開展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等黨內生活制度,著力破解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“散、弱、空”問題。推行“雙培雙帶”工程,建立“把骨干培養成黨員、把黨員培養成骨干”的成長鏈條,新發展企業管理層、技術能手等各類型黨員75人,確定重點培養對象80余人。
拓寬作用發揮路徑,推動治理體系“融合創新”。創新“新力量·新治理”實踐平臺,推動快遞員、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從“服務受益者”向“治理參與者”轉變。組建志愿服務隊,充分發揮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、熟悉地情人情的“移動探頭”優勢,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就近納入網格化管理,吸納32名快遞員、外賣員擔當文明創建監督員、社情民意信息員、社會平安巡查員等,協助社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、勸導亂停亂放等基層治理工作,累計上報井蓋破損、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85件。發揮新興領域黨組織引領作用,組織開展文明交通勸導、義務植樹、無償獻血、治安巡邏等活動,在參與公益事業中不斷彰顯個人價值,“黨建+治理”的深度融合,既激活了城市治理的“神經末梢”,又為新興領域群體搭建起價值實現的“彩虹橋”,真正實現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與激活城市基層治理“新”活力“雙向奔赴”。